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編著按:廣州市花都區以 “百千萬工程” 為牽引,積極探索人居環境優化提升之路,將生活垃圾治理作為關鍵重點。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新雅街舊村和炭步鎮塱頭村展現出了積極的實踐成果。舊村通過墻繪宣傳、干部引導、完善設施等措施,使垃圾分類成為村民的共同行動,鄉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塱頭村則在城管部門指導下,優化收運體系,加強巡查整治,引導民眾養成垃圾分類習慣。花都區還持續開展農村全域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培育典型村,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為擦亮 “百千萬工程” 生態底色,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了強勁動力。這些實踐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近幾年,廣州市花都區將生活垃圾治理作為關鍵重點,持續鞏固并拓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工作成效。不斷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街)轉運、區處理”的體系架構,充分發揮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全方位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以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垃圾分類育文明新風
人居環境的優化提升是“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依據“百千萬工程”的核心任務以及年度深化改革的主要工作計劃,花都區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作為2024年重點關注的完善機制之一,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集成式改革,并進一步強化“百千萬工程”的生態底色。
在新雅街舊村,一幅幅以垃圾分類和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彩繪點綴著村道兩旁的墻壁,形成一條獨特的宣傳長廊。這些墻繪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環保和垃圾分類意識。
據舊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在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之前,村民對垃圾分類缺乏認識,甚至存在垃圾隨意堆放的現象。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村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逐戶走訪,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親自指導村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同時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對兩次警告后仍不執行的村民會采取相應處罰措施。在村干部的引導下,村民們開始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維護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這種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參與模式,使得垃圾分類不再是一項枯燥的任務,而成為一種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行動。群眾在參與過程中親身感受到環境的持續改善,自豪感和歸屬感隨之增強,進一步提升了村級組織的組織力和凝聚力,鄉村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目前,舊村設有15個垃圾分類收集點和1個垃圾分類驛站,每天的垃圾由專車分類收運。今年以來,舊村對部分垃圾分類收集點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收集點的整體美觀和功能性。
為推動垃圾分類常態化,舊村深入宣傳發動,每月開展一次入戶宣傳,每季度開展一次大型宣傳活動,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正逐步成為村民生活中的“新時尚”。
鄉村新顏譜宜居樂章
加強收運體系建設,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保障,近年來,花都區指導鎮街優化完善村收集點、鎮轉運站設施布局,統籌推進“一村一點”“一鎮一站”“一區一場”升級改造,合理配備分類收運車輛,科學設置清運路線,因地制宜推行定時定點、公交式、預約上門等符合農村工作實際的收運模式。
在炭步鎮塱頭村,每戶家庭均設有灰色與綠色兩個垃圾桶。據塱頭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花都區城管部門的指導下,村內原有的臟污破損的垃圾分類收集點已升級改造成寬敞且實用的設施。目前,村民產生的垃圾經過統一分類后,放置于家門口,由專職保潔員每日早晨統一收集,并及時轉運至村中的垃圾收集點。這一措施不僅改變了塱頭村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還有效杜絕了部分村民過去對生活垃圾直接焚燒的現象。
塱頭村還實施了持續的巡查與整治措施,確保了周邊環境的整潔與有序。同時,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之中,通過設置分類垃圾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民眾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進一步提升了村居環境質量,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舊村和塱頭村的華麗蝶變在花都區并非個例。今年以來,花都區持續開展農村全域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重點培育24條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典型村,明確典型村建設內容及標準,指導各行政村加強農村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系統深入開展宣傳發動,持續強化常態長效監管,著力提升工作質效,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共同擘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生態新篇。
摘自 建筑雜志社公眾號 2024.10.22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海口關于開展金嶺雅居安居房項目報名的公告
下一篇:政策新聞 | 撫順市公共租賃住房申請保障資格公示(2024.10.24—2024.10.30)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