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項目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化與教育建筑研究院、EMD涌現設計
用地面積? 3800平方米
建成時間 2025年6月
建筑面積? 43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項目地處章開沅先生故鄉——千年江南水鄉湖州南潯荻港古村。本項目意在以紀念、傳承、發展、文化復興為目的,打造一個“獨特的名人文化資源整合平臺”。
△ 項目視頻? ?涌現設計
/ 項目背景—人文及地理區位背景 /
章開沅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在學術研究、大學建設、人才培養、中西文化交流、社會服務等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章開沅先生繼承了中國史學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國資產階級研究、中國商會史研究、中國教會大學史、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史學理論與方法等多個領域有重要開創引領之功,推動了中國史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1987年9月,章開沅先生第一次到荻港古村“清芬堂”尋根后,便與故鄉結下了不解之緣,之后多次回到故鄉,并對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運河邊上的江南古村:荻港村
荻港村始于南宋,位于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南部,是杭嘉湖平原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村。緊依和孚漾,京杭大運河穿村而過,四面環水,河港縱橫,綠桑成蔭,魚塘連片。歷史上因溪岸蘆葦叢生,河港縱橫而稱荻港,自古有“苕溪漁隱”之稱。
湖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就是名人輩出之地。特別是近現代史上有“一部民國史,半部在湖州”之說。而隸屬于湖州的荻港村也不例外。因水而興,因水而旺,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村,歷代名人輩出。
歷史上鼎盛時期,曾走出了2名狀元、50多名進士,200多名太學生、貢生,近現代更是誕生了許多著名的地質家、外交家、教育家、科學家、實業家等。全村區域面積6.3平方公里,總人口4000余人。其中章氏、吳氏、朱氏是荻港村的三大氏族,并各自建有祖屋。“清芬堂”便是章氏祖屋之一,也是擬建“開沅書院”的選址地,這一歷史文脈讓本項目承載了多重歷史和社會使命。
場地概況
場地位于荻港村杭湖錫航道(古運河支線)與里埭巷交匯處,緊鄰古鎮中心碼頭,是荻港古村景區的核心地帶。周邊有多處近現代名人故居,如三瑞堂(章鴻釗故居)、鴻遠堂(朱五樓故居)、禮耕堂(吳氏祖屋)、一元茶館等,古村人文歷史底蘊深厚。
基地南側為歷史老街“里埭巷”最東端,隔內河與演教寺相望;東側緊鄰東苕溪古運河;北部原址為章氏祖屋“清芬堂”,后改建為古村繭站,建筑閑置多年,屋面和墻體坍塌嚴重;西側與民居相接而融入全村建筑群。
/ 設計概念—文化建筑關于紀念性與地域性的設計思考 /
紀念性的意境營造:遠航之輪
“歷史是畫上句號的過去,史學是永無止境的遠航。”開沅書院設計概念正是受到章老這句名言的啟發。從運河對岸望去,開沅書院形似一艘巨輪在“史學浩海”中遠航。正如章先生所說,“歷史不僅是人類集體記憶之載體,而且是人類集體智慧之寶藏。”設計希望能夠通過隱喻、象征、敘事的手法強化共情力,將人的共情與空間設計結合,在場景中喚起并強化參觀者對章老的緬懷與追憶:先生遠航,風范長留。
地域性的文化表達:吳興清遠山水圖卷
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湖州這一特定的山水生態環境與人文傳統造就了趙孟頫的“吳興清遠”審美形態,這在他的詩畫創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玉湖流水清且閑,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過盡暮天碧,惟見白云自往還。
——《浮玉山》
自有天地有此溪,泓亭百折凈無泥。我居溪上塵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璃。
——《題苕溪》
注:《吳興清遠圖》描繪的是趙孟頫家鄉吳興(今湖州一帶)的湖光山色,為青綠山水,平遠取景,湖面開闊,峰巒連綿,有千里咫尺之勢。
在設計創作過程中,借由“吳興清遠”的主題原型,將開沅書院繪成一幅可觀、可游、可讀、可居的立體詩意山水畫卷。
錯落有致的建筑立面和大曲線屋頂線條從遠處看去,似峰巒連綿、群山疊翠,倒映在古運河“東苕溪”水面上,盡顯湖州傳統人文的詩畫情趣和意境含蘊。
/ 設計理念—統合·共享·涌現 /?
統合文化資源,復興湖州文化
充分發揮資源集聚效應的優勢,統合以章開沅先生為代表的荻港乃至湖州名人文化、荻港古村落文化、中國近代史文化、以及湖州的傳統和民俗文化等,深度挖掘并構建其社會價值、傳承價值、品牌價值、體驗價值等價值體系,使開沅書院成為南潯乃至湖州文化的重要集聚地,也是復興湖州人文的文化新地標。
共享整合平臺,激活古村活力
通過“名人文化品牌傳播戰略”,將以章開沅先生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品牌化”,將開沅書院打造成為一個“共享的文化資源整合平臺”,創新“文化交流平臺”、“書院育人平臺”、“文創孵化平臺”,創造系列受眾喜愛的名人文化產品,傳播湖州文化品牌,激活古村發展活力。
涌現自發機制,創造活動事件
中國書院作為“賢士大夫留意斯文”而建立的自治組織,也是開沅書院所追求的。開沅書院是一個活動孵化器、文化發生器,在人與場景的交互過程中涌現一系列的自組織行為,如紀念、觀展、論壇、閱讀、歷史研究、研學、休閑娛樂等。
/ 設計策略—功能·形式·空間 /
運營思維前置的復合業態策劃
開沅書院的運營目標是以市場化運作搭建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平臺,并使之成為中國數字化時期文化內容提供中心。
以文化興業為核心,以名人文化、歷史文化、湖州文化三大資源為驅動,打造文化傳播、文化交流、研學研修、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等功能作為項目支撐。并以項目式運作理念策劃系列“活動經濟”,整合產業資源,協調好書院與產業、古村、本地居民之間的關系,探索鄉村“農、文、旅”產業融合新模式,極大地促進鄉村名人“文化資源”轉變成為鄉村農文旅產業發展壯大的“文化資本”。
開沅書院的創建,也將全面拓展并提升“書院”的價值與功能,將會改寫區域發展的動力結構。而區域名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將會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傳承與創新之下的新舊交融
歷史文脈賡續與建筑功能嬗變:這里曾是章開沅先生的祖宅“清芬堂”舊址,隨著古村落的發展,后來改建為繭房作為工業生產用房,再到現在的開沅書院,其建筑功能隨時代需求不斷嬗變。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它一直都在記錄和傳承著屬于它的歷史印記,始終肩負著歷史文脈賡續的重任。
建筑的保護修復與活化利用:書院選址區內有局部建筑(里埭巷組成部分)是古村的歷史老街,但現狀殘破且空間利用低效。對此設計堅持保護優先、原貌修復的原則,對該建筑進行修復修繕,保留內巷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時重新賦予該建筑新功能以充分地活化利用,為開沅書院后期運營提供文化展示與體驗、餐飲、住宿等配套保障。
傳統空間格局與現代設計表達:開沅書院建筑整體設計采用中國傳統“多進庭院”組合布局,通過圍合院落的手法巧妙地實現內外空間的過渡與轉換。
建筑外墻以灰瓦白墻為主基調,局部運用了沖孔銅板、通透的格柵幕墻等現代材料,同時舊工業繭房的外墻肌理予以部分保留。開沅書院作為公共文化建筑,新材料、新形式的現代表達與傳統歷史文化傳承的關系處理尤為重要。
空間敘事視角下的空間營造
開沅書院正如徐徐展開的時光長卷,按敘事邏輯編排著連續不同的序列空間構成完整的敘事性空間。當人們走進院門,跟隨著情節線感受不同主題故事性描述的連續影像空間,就如一位年長的老者娓娓道來,述說著他與家鄉、家族以及他漫長一生的故事。
同時,在其中對作為線索的主題道具,如象征性景墻和多義性藏書樓等空間的重點塑造,或對主題道具如紀念性雕塑、經典名言、章氏家宴和客棧等情節記憶的重復再現,結合靜態和動態敘事場所的設計,強化故事場景的事件性、隱喻象征性,提升體驗感和審美性,鼓勵體驗者的參與和思考,引發體驗者內心自發的認識、理解以及共鳴。
拉開帷幕 :由古村外巷埭穿過亭廊之后豁然開朗,開沅書院映入眼簾。從主入口拾級而上,穿過形似史書的“洞口型場景”院門進入“意境型場景”前院,通過獨特性的空間細部敘事性刻畫,引誘體驗者創造基于自身不同經歷與文化記憶的活動事件。
比如舉頭瞻望章老雕塑像和參數化磚砌“風帆”,低頭品讀雕塑底座上刻著的章老名言“歷史是畫上句號的過去,史學是永無止境的遠航”,引發體驗者對章老的緬懷與追憶,并激發體驗者前進探索,也為整個“故事”奠定了情感基調。
情節發展:故事場景的建構和空間序列的編排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敘事。開沅書院采用多條情節線并置將故事空間編排在同一時空敘述,相輔相成又互相對比襯托,體驗者可以自由選擇敘事的發展方向,由自己決定故事最終走向。
走進前院,由三條不同方向情節線構成,交匯于中庭。三條情節線的故事空間分別通向清芬堂(向左)、章開沅紀念館(向右)、學術交流中心(向前),分別講述了“耕讀傳家的章氏家族”、“回望章老學術人生”和“章老的學術續航與精神傳承”。
主題升華:作為書院最具標識性的藏書樓,坐落在文化綜合體的中心。整體坐北朝南面向中庭空間,旋轉樓梯貫穿連通一至三層,南側立面處理為玻璃幕墻,視野通透開闊,使藏書樓與中庭之間室內外空間相互交融,引導體驗者去參與、探索、交流等。
同時,這里將成為一個聚集章開沅先生及其弟子、國內外史學專家經典著作的人類史學精神寶庫,是最具活力的活動與事件聚集場所。
空間蒙太奇:開沅書院在建筑空間組合中也采用了拼貼蒙太奇編排和空間插敘組接的手法,強化書院的主題特色。
比如將展覽空間與館藏閱覽空間、會議接待空間、餐飲住宿空間、文創空間、交通空間等全部編排、拼貼、并置于一個巨大的文化綜合體中,各功能空間自由拼接且相互滲透,空間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再如立體連廊,敘事空間縱橫里外多維度拼貼并置的蒙太奇剪輯處理,讓不同空間上下、內外、之間相互滲透,增添了空間的復雜性、神秘性、趣味性,引誘人們前往探索體驗,人與空間的互動在此共同創造各種不同的自發性活動事件。
回味冥思:在故事結尾的后院空間采用“留白”的處理方式,將充滿象征與隱喻含義的“真知”半亭、“云影松風”庭和幽長狹窄的巷道置于空間序列盡頭,運用這種空缺、不確定性空間激發體驗者創造性的“補白”,引起體驗者的回味和冥思。
注:真知亭命名取自章開沅先生推崇的治學箴言“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后人。”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開沅書院
項目地點: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鎮荻港古村
項目類型:紀念性文化建筑
建成時間:2025年6月
用地面積:3800平方米
建筑面積:4300平方米
設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化與教育建筑研究院(CEAI)、EMD涌現設計
項目顧問:馬敏、彭南生、章明明
項目策劃:王國華
主持建筑師:嚴勝學
設計團隊:曹書為、田紅行、宋高朋、衛書山、黃正、凃昭偉、趙秋穎、龔晰、饒鋮臣、石麗芳、馮博文
甲級設計院:湖北海業工程咨詢設計
施工單位:浙江立新建設有限公司
攝影團隊:趙奕龍(此間文化)、EMD涌現設計
供稿審核:田紅行、梅飄
版權聲明:本文由華中師范大學文化與教育建筑研究院(CEAI)、EMD涌現設計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HENN海茵新作:漢堡EDGE港口新城辦公樓,中庭如“小鎮”
下一篇:張鵬舉作品獲2025阿卡汗建筑獎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