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Revit中關于墻的高度/深度是怎么定義的?
創建墻時,會用到多個屬性來控制墻的行為。
創建建筑墻或結構墻時,可以在“選項欄”上或“屬性”選項板中指定以下屬性:
標高(對于三維視圖)
深度/高度
墻頂定位標高
無連接高度
使用這些屬性以及“墻底定位標高”,控制是從指定標高向上還是向下繪制墻、墻高度,以及在“墻底定位標高”或“墻頂定位標高”發生移動時其高度是否相應改變。
在平面視圖中創建墻時,“墻底定位標高”是與視圖關聯的標高。 在三維視圖中創建墻時,使用選項欄上的“標高”指定要用作墻的“墻底定位標高”值的標高。
注: 使用“選項欄”上的“深度”時,請使用結構平面查看從當前標高向下延伸的墻,或修改樓層平面的視圖范圍以使其可見。
下圖顯示了“墻底定位標高”為 L-1(標高 1),使用不同高度/深度設置創建的 4 面墻的剖視圖。 下表顯示了每面墻的屬性。
屬性 | 墻 1 | 墻 2 | 墻 3 | 墻 4 |
---|---|---|---|---|
結構? | 是 | 是 | 否(隔墻) | 否(隔墻) |
深度/高度 | 深度 | 深度 | 高度 | 高度 |
墻底定位標高 | L-1 | L-1 | L-1 | L-1 |
底部偏移 | -6000 | -3000 | 0 | 0 |
墻頂定位標高 | 直到標高:L-1 | 直到標高:L-1 | 無連接 | 直到標高:L-2 |
無連接高度 | 6000 |
父主題: 關于墻
關于墻定位線
關于墻功能
關于墻的結構用途
關于內嵌墻
關于橢圓墻
放置墻
結構墻
關于視圖范圍
視頻:設置墻定位線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