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海綿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新概念,旨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靈活應對環境變化與雨水災害。自2022年我市成功入選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市公建中心積極貫徹海綿城市理念,主動擔當,善作善為,在城市公園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項目中,全面融入“海綿化”改造,推動綠色生態建設和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讓城市更加暢快地“呼吸”,為市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近日,在東南帶狀公園海綿化改造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在工程機械的配合下,正在進行公園道路鋪設。“該項目主要包含分流井、沉沙池、水處理站泵房改造、循環管道綠化工程等施工內容,目前項目整體進度完成約90%,剩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晉城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東南帶狀公園海綿化改造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郝志慶介紹,施工過程中,他們采取多點、小面積施工,充足人員、機械設備,高峰期間派出工人300余人,機械50余臺。同時,在施工部位進行臨時圍擋封閉,完成一處開放一處,將施工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園區整體封閉影響功能,盡量滿足游人正常活動。
據了解,該公園內湖面與周邊道路高差大,改造基底條件優勢明顯,施工單位在盡量減少對現狀公園地形、布局、植被的擾動下,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的綜合措施,一方面通過設置透水鋪裝、海綿植被等措施,進一步豐富提升公園的濱水景觀,柔化岸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主體湖水的彈性空間,通過建設智能雨水井、調蓄池、管道、水循環處理設備等設施,為公園打造了一個良性水循環系統,將湖水下游聚集的雨水重新排入上游或用于植被灌溉,在汛期調蓄調峰、減緩防洪內澇壓力的同時,實現雨水多時“吸”水、缺水時“吐”水的功能,將雨水最大程度地循環利用。
在陽電小區,隨處可見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等設施,海綿生態元素與小區綠化景觀設計完美融合,形成一幅“海綿景觀”。很難想象,就在不久前,下雨倒灌積水、管網堵塞、排水排污不暢等問題還困擾著該小區的居民。改造后的陽電小區,不僅有效解決了道路積水問題,也為居民提供了更舒適自然的生活體驗。該小區居民李紅霞滿意地告訴記者,經過海綿化改造,小區道路拓寬了,廣場變漂亮了,還增加了許多綠色植物,下班后她經常帶著孩子在小區游玩。
據了解,今年我市啟動了新一批的老舊小區改造,并將陽電小區作為海綿城市綜合示范點,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約90%,剩余工程正在緊張收尾中。晉城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陽電小區海綿化改造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李明哲介紹,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住宅區空間組合功能,建設了庭院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跑道、地下蓄水箱等,形成了住宅區整體雨水管理和回用網絡。下雨后,雨水可以滲透到地下,通過結構層凈化水體,利用下沉式綠地和地下蓄水箱儲存雨水,多余的雨水會通過管道排向地下水網。
市公建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該中心堅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工作要求,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在項目建設一線解難題、疏堵點、強服務、促進度、抓落實,確保海綿化改造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接下來,將繼續深化海綿城市建設,努力建成一批可示范、可展示的項目,為全市高品質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程才、王逸云、李彥)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河南省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試行)》 政策解讀
下一篇:政策新聞 | 供熱服務進社區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