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組織居民開展“巧手扎染·青出于藍”親子體驗活動。
成都市青羊區草堂街道草堂路社區居民活動中心——浣花堂。
□青社軒 (圖片由成都市青羊區委社會工作部提供)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基層治理是最關鍵的一環,也是最復雜的一環,直接面向人民群眾,其成效直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基層工作涉及面寬、量大,久而久之,容易出現負擔過重等“小馬拉大車”現象,如何探索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之道?
近年來,成都市青羊區圍繞減負、賦能、規范、增效目標,聚焦“四個精簡”做減法,注重“五個賦能”做加法,并通過治理創新和監督機制的完善做好乘法,輕“車”壯“馬”,走出一條有特色的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徑。
做減法 “四個精簡”為“車”減負
最近,青羊區金沙街道金鳳社區黨委書記李黎明顯感到職責外的工作少了很多,“現在可以集中精力把社區工作做細、做深了”。
與此同時,青羊區草堂街道草堂路社區浣花小區的網格員鐘婷婷也明顯感覺工作負擔減輕了,“以前要重復填報很多電子表格,現在‘精治數倉’系統整合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時直接從中調用即可”。
社區基層干部負擔的減輕,源自青羊區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今年來,青羊區建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4次舉行部門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印發《2024年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方案》等措施辦法。
有了機制,還要厘清權責邊界——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截至目前,青羊區梳理專職網格員職責清單4大類19項,專職網格員事件隱患上報清單13類120項。
精簡機制牌子。落實《成都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掛牌操作指引》等要求,目前已完成67個社區內外部標識標牌數量、名稱和式樣的規范設置。
精簡證明事項。指導落實《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涉及居民工作、生活等仍需出具證明的,支持社區對能夠核實的事項據實出具相關證明。
精簡考核創建。開展全區創建示范和評比表彰活動專項清理工作,分兩輪開展全覆蓋暗訪巡查,暫停安全示范單位等5項創先評優活動。
精簡信息系統。區級APP/小程序已實現一端(青政通)登錄,多系統共用;積極推廣運用“報表通”“精治數倉”,簡化報表流程,使社區工作人員填報工作量降低75%。
精簡帶來的效果,李黎用一組數據說明——去年,金鳳社區華府金沙名城小區12345投訴件數量近300件,截至今年11月,這一數據同比下降了一半多。“以前忙填表,忙創評,現在將重心放在群眾‘滿意度’上,很多事可以提前得到化解。”
做加法 “五個賦能”為“馬”強身
減負不是隨意減責任、減質量、減擔當,而是要更加積極主動開拓進取、真抓實干,讓廣大基層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真正把精力與時間更多地放到為民服務上。“我們還要通過‘賦能’做加法,讓基層干部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青羊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賦能”體現在一點一滴的改變中。青羊區黃田壩街道安康社區黨委副書記劉佳赟介紹,“‘五個賦能’包括組織賦能、網格賦能、社會賦能、智慧賦能、自治賦能,讓社區治理更高效了。”
對自治賦能,劉佳赟的體會很深——安康社區將超大黨支部精細劃分為院落網格黨支部,協調聯動街道及行業工作力量下沉社區、院落,一同參與網格治理和服務效能提升。通過盤活社區閑置場地,引入相關機構,推出寒暑假夏令營等,“自我造血”反哺社區發展;同時搭建相關議事協商自治平臺,讓電梯加裝等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更順暢。
對社會賦能,青羊區黃瓦家政服務職業介紹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顏玲感慨頗深。黃瓦家政總店所在的過街樓街,聚集了十幾家家政公司,“同行間競爭,以前平均每天有兩三起矛盾發生。”顏玲回憶,2022年黃瓦家政成立“兩新”黨組織,現在“兩新”黨組織賦能社區“微治理”,“我們牽頭制定行業公約,讓矛盾提前內部消化”。
數據顯示,青羊區通過“雙報到”,引導“兩新”黨組織、黨員到社區開展服務工作。目前,全區已有快遞員、外賣員等6566人充實到微網格員力量中,186名家庭醫生等9類行業力量下沉網格參與服務和治理。
在組織賦能方面,青羊區大力推動各類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高度重視街道黨工委在基層治理中的組織引領、資源統籌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探索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社會工作支持綜合服務平臺。少城街道率先成立街道級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聚焦區域化黨建、小區治理與慈善基金運營管理等基層治理的現實特點,進一步完善“建—管—用”全周期增值服務體系,將高能級社創平臺打造為基層治理“一站式”服務主陣地。
在網格賦能方面,青羊區建立社區工作者“4級32檔”職業體系,在成都全市率先把專職網格員作為四級崗位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目前,全區55名專職網格員由四級崗位晉升為“兩委一站”三級崗位,全區考取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社區工作者達63.94%,居成都市前列。
在智慧賦能方面,青羊區不斷完善“智慧蓉城”市、區、街道三級平臺和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五級應用體系,把省市系統、區級系統、基層上報等5類事件轉化為智慧平臺事項,減輕基層工作量。
做乘法 “減”“賦”落地為基層護航
“錢花到哪兒了,賬戶里一清二楚。”浣花小區居民黃建華最近養成一個習慣,每半個月就要去小區物業的“雙密碼”賬戶看一下。幾個月前,經過27次壩壩會,浣花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在銀行開立用于存儲管理小區公共收益的業主共有資金銀行賬戶,賬戶為“雙密碼”賬戶,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掌握支付密碼,小區業主則可用查詢密碼實時查看每筆錢的去向。
推動“減”“賦”落實落地,需要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管理,也需要純正風氣,通過機制的“乘法”效應,為基層護航,推動廉潔社區建設。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居民群眾只有清晰了解相關資金資產的運作情況,才能增強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基層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為此,青羊區結合廉潔社區建設,積極推動社區資金資產規范化管理,實施一次專項摸底、一輪業務培訓、一場廉潔教育、一個責任體系、一套監管機制、一批示范點位“六個一行動”。聚焦“社區資金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開展走訪調研,針對問題建議,先后組織開展10個主題培訓,覆蓋相關人員520余人次,同時,創新搭建社區資金監管平臺,逐步將監管范圍從社區保障資金、激勵資金拓展到“微網實格”經費等社區其他資金。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出臺《成都市青羊區社區財務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社區“三務”公開、集體經濟組織運行,切實傾聽基層呼聲、真情回應群眾訴求。
下一步,青羊區還將繼續堅持點面結合,持續推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突出典型引路,持續推動重點問題整治工作走深走實;健全長效機制,更好發揮專項工作機制作用形成合力。通過一件件一樁樁暖心小事,增加基層治理的溫度與智慧,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東海:縣住建局部署住宅項目公共收益賬戶共管工作
下一篇:政策新聞 | 縉云縣壺濱和院項目2幢1室商品房公開銷售公告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