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在使用Revit建模的時候,大部分人不會去關心項目基點,而是直接就建立標高和軸網,接著就建模。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我們在開始建標高和軸網之前,先要去調整項目基點,為什么需要這么做呢?
這跟我們的坐標系統有關。我們知道,很多項目使用的測量坐標都是國家平面坐標,很多時候國家平面坐標的坐標原點距離我們的項目位置非常遠。比如常用的國家平面坐標——1980西安坐標,它的坐標原點在西安,而我們的項目可能距離西安非常遠。如下圖所示,測量點坐標單位為m,數值非常大,說明距離坐標原點非常遠。
但是,Revit對于能建多大的模型是有限制的,這個限制叫做建模工作平面。建模工作平面的大小是以內部原點為圓心,直徑32km的圓。內部原點的坐標為(0,0),相當于以國家平面坐標原點為圓心畫了一個直徑32km的圓,只有在這個圓內的項目才能在Revit中建模。
因此,我們需要移動這個圓,比如我們項目在廈門,就把這個圓從西安移動到廈門,移動到我們項目附近,把我們項目范圍包含進去。
想要移動一個圓,我們自然想到移動圓心,也就是內部原點。而在Revit中,沒有任何標志表示內部原點。好在,默認情況下,項目基點與內部原點重合。并且剪裁狀態下的項目基點移動可以帶動建模工作平面移動。剪裁狀態的項目基點,也就是項目基點的回形針未打上斜杠的狀態,如下圖所示:
所以,如果我們的項目距離國家平面坐標系的原點的距離遠遠大于32km,我們就可以移動項目基點,或者直接修改項目基點的坐標,讓它的坐標等于圖紙上給出的某個測量點的坐標。這么做,就相當于在地球表面上移動Revit的建模工作平面(一個固定大小直徑32km的圓),讓它把我們項目所在范圍包含進去。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