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我國城鄉既有建筑數量龐大,新建建筑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建筑的拆除也將產生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建造以及拆除過程消耗的能源和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給環境造成巨大負擔。對既有建筑進行加固改造,延長建筑使用年限,是今后既有建筑提高安全性的主要方式,也是減少建筑業碳排放的一個重要舉措。
據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專家介紹,在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加固修復工程中,灌漿材料是一種常用的結構改造和加固修復材料;目前市場使用的灌漿材料種類較多,既有建筑加固修復要使得新增材料與原結構形成整體共同工作,從保證結構的安全性來看,對灌漿材料的粘結性、穩定性、力學性能、耐久性等方面有嚴格要求,因此有必要制訂一本國家產品標準,以指導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改造和加固修復用灌漿材料行業發展,為產品生產企業、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提供產品質量檢驗和質量控制的依據,以提高工程質量、保證安全。
近日,國家標準《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改造與加固修復用灌漿材料》編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結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和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標準定額處負責人、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就《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改造與加固修復用灌漿材料》國家標準編制工作進行了充分研討。
住建部標準定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是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的重要基礎支撐,近年來,住建部持續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逐步用全文強制性標準取代現行標準中分散的強制性條文,現已發布實施37本強制性規范。2024年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就“完善工程建設標準,圍繞建造好房子,發布住宅項目規范,提高住宅建設標準”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次《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改造與加固修復用灌漿材料》國標的啟動編制,是標準化方面圍繞“好房子”目標,針對既有建筑如何改造提高安全性的主動破題,也是國家標準層面對灌漿材料的統一規范,將有力助推今后的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市場和新材料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產標處負責人進一步強調了標準編制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就提高標準化團隊水平、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強該標準與相關標準規范的協調性、加強關鍵技術指標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標準定額處負責人參會交流介紹了四川省近年來標準化工作情況,并邀請編制單位在標準化等方面加強與四川省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落實好國標編制任務。
會議審議通過了《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改造與加固修復用灌漿材料》編制大綱和編制組成員名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結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宣布名單,國標編制工作正式啟動。該國標由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四川大學、四川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悍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德新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研全固建筑新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建研善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編制,預計2025年形成標準成果。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呼和浩特市街道社區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培訓班 圓滿召開
下一篇:政策新聞 | 江西省農村公路協調發展水平總體保持全國前列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