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 人們只能看到他們想看到的。世界是人們眼中的最優型。”
名詞解釋:
空中樓閣BIM:又稱為PPT BIM,即以街邊小店隨處可以買到的PPT貼紙來描繪一個虛幻的未來,但耗資甚小,人畜無害,與其他十大工程奇跡傳聞、九陰真經南海神尼無異。各地編制的BIM標準是其典型。
坑中樓閣BIM:相對于“空中樓閣BIM”而言,情節更加嚴重,無謂的耗費巨資做假BIM,多為賣方忽悠與買方自我忽悠所致。此坑乃指工地,入坑即落入落后生產方式的陷阱而無法自拔,這并不是個體要跳出坑的能力與意愿問題,而是整個產業鏈體系所致,一入工地誤終生是也。設計院雖然身不在工地,但心也在坑中。
建基于空無的基礎上的高樓大廈,叫做空中樓閣;在此之上又繼續蓋高樓大廈,叫做海市蜃樓。(網友@Powell)
在21世紀的頭20年里,以Revit為代表的BIM流派已經占據了世界建筑舞臺的絕對主角位置,就連比Revit早誕生十幾年的ArchiCAD也被納入到“Revit式的BIM”范疇。簡單來說,它們都屬于PC電腦時代的產物,單機版軟件,一種實用但過時的架構,與互聯網時代格格不入。
PC時代的BIM軟件公司們貢獻了極為寶貴的“構件級”思想,以簡單高效的單一3D模型來承載建筑數據,令無數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夠輕易進行模型的創建和使用,使得BIM理念和技術逐漸傳播開來。
現在回過頭來看,就連中國落后的建筑工業也已經被“中國特色的雙軌制BIM”洗禮過了,有意思的是,伴隨這個過程的卻是整個中國邁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中國一夜之間變成了“互聯網之上的國度”。與BIM推廣不利并列的還有裝配化,代差鮮明,在尚未完成工業化的中國建筑工業推行高度信息化的BIM,其失敗是何其慘烈!(BIM雙軌制,BIM與裝配化一起實現,是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里程碑)
01
—
空中樓閣與坑中樓閣
當我們仔細對比CAD圖層標準一直未實現與BIM建模困境時,發現兩者有著完全一致的成因和發展過程。當設計師發現:分層制圖與不分層都一樣時(建模與不建模),他就不會、沒有必要去分層。從而導致所有的CAD圖層標準(BIM建模標準)失效,于是后續的各種優勢如正向設計、性能分析、施工模擬、自動化審圖等等也都煙消云散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管理和制度問題。在沒有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情況下,BIM技術創新完全失效。
當然,這也并不是單機版Revit式BIM軟件的過錯,那也許是非常適用于業已高度工業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工具,但絕不適用于當代中國。在中國,CAD圖層標準就是一面照妖鏡,可以照出所有BIM的妖,凡在圖層標準之前推出的BIM標準都不可能被用起來。
2018年BIM進入下半場的若干標志,表明上半場業已結束,下半場剛剛開始。上半場的雙軌制之“皇帝的新衣”早已被工程界老法師們唾棄,但還未找到新的道路,所以只好懸在“空中樓閣”中,總比耗費巨資的“坑中樓閣”要好。這個局面還會持續相當長時期,比如以CIM為名的新版本。(參考:2019情人節,BIM在流浪。BIM無法融入傳統生產方式,就注定要流浪)
新思維革命的大潮,將會滌蕩上半場的一切。Revit式BIM就成為不僅是落伍、更加是障礙了。我們暫且以“BIM+”這個泛化的口號為代名詞,也即具備互聯網思維和區塊鏈化的BIM做法將會大行其道,并且充分結合中國當代的時代特色,生成一種跨越幾代、具備不同代際特征的新生產方式。(參考:泛在的BIM,BIM的代差問題:搞清楚這個問題,就搞清楚了所有BIM的水土不服問題)
這一個道路選擇的問題,是徹頭徹尾的路線問題,而且也未必就一定能走得通。但是,其他道路已經在過去的十年來完成證明了,完敗。(為什么BIM工作如此苦逼,因為在舊生產方式里)
多少年來,我們被Revit式的單一模型BIM限制了想象力,以至于必須要靠第一性原理才能重新看清楚這一切。
02
—
海市蜃樓
BIM領域的空中樓閣已經在中國行駛了十年,而且還將會大行其道下去很多年。
BIM雙軌制帶來的價值整個兒就是一套空中樓閣,雙軌制的學習效應已經隨著BIM變得盡人皆知而迅速跌落,演不下去了。
按理說雙軌制是可以有效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普及的,但是遇到了無法落地產生價值的新技術也無法,越做越出軌。根本不會走向并軌。
正向設計、BIM審圖等各類Revit式作法的前提都是正確建模,這個完全被翻模打翻了,翻得厲害,改不過來了,以至于需要“正向”一下,以表演方向的正確。
誰知這條路通往的是海市蜃樓。從坑里爬出來是很困難的,所以有些年輕演員就想投機取巧,從坑里不想爬了,直接飛出來,一飛就飛到天上去了。
海市蜃樓與數字孿生倒是蠻匹配的。這是不是一種劇情的升華?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下一篇:BIM情景劇十三幕:病魔運維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