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7月4日,珠江支流海珠涌(馬涌)上空,隨著一片重達46噸的鋼箱梁在浮吊船精準操作下穩穩落位,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籌、市城市更新項目辦負責實施的海珠涌人行橋成功完成首吊鋼梁架設,標志著橋梁建設正式進入上部結構施工的新階段。
(海珠涌人行橋吊裝現場圖)
貫通濱水慢行系統,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海珠涌人行橋西起海印公園,東接半島花園,橫跨珠江支流海珠涌(馬涌),是聯系海印橋至廣州大橋沿線3.5公里濱水綠道的重要節點,也是珠江岸線的重要一環。
海珠涌人行橋建設前,行人從海印公園到對面的珠江泳場,需要從河堤上下臺階到濱江東路上的鴨墩橋繞行,這里不僅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都相對狹窄,而且橋邊車流量也很大。對于附近老街坊以及跑步鍛煉的市民來說,“近江卻難達江”的問題已經困擾他們很久了。
人行橋建成后,不僅將縮短跨涌的通行距離,也將打通珠江沿岸的跑步運動環徑、無障礙斷點,提供游覽、觀景和休憩的平臺。
(海珠涌人行橋效果圖)
設計融入海絲文化,功能復合滿足市民需求
橋梁全長約96米,面積約1125平方米。橋梁以“帆影流韻”為設計主題,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寓意和橋梁結構相融合,將帆船意象融入橋梁設計,塔柱與拉索形似帆船桅桿與纜繩,整體造型富有動感。
橋面將設置3米寬步行道與2米寬跑步道,搭配休憩座椅、綠化花池等,同時配備防滑鋪裝與護欄,也能保障老人、兒童出行安全,實現通行與休閑功能的巧妙結合。功能分區設計可滿足不同群體需求,對于附近健身愛好者來說,建成后可成為沿江慢跑好去處。
(海珠涌人行橋效果圖)
精細施工確保品質,聯動周邊構建濱水生活圈
該橋屬于反向芬克式索桁架橋,橋鋼箱梁分17個小節段制造、7大節段拼裝,最大節段的鋼箱梁最大節段重63噸,需在5毫米誤差下完成“空中拼圖”。此次首吊節段長約27米,重達46噸,采用200噸趴臂式浮吊船進行吊裝。
海珠涌人行橋作為珠江兩岸品質提升項目之一,項目涵蓋橋梁本身的橋塔樁基、承臺、塔柱、鋼箱梁等主體結構,以及堤岸支護、綠化景觀等配套工程,同時也將串聯沿線的濱江人大主題公園、海印公園、中大北門等,連貫濱水運動環線。
海珠涌人行橋預計于8月底貫通,屆時將打通珠江前航道南岸慢行系統斷點,進一步優化城市慢行網絡,完善濱水系統,鏈接城市活力圈,切實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襄陽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所屬事業單位2025年統一公開招聘擬聘用人員名單公示(五)
下一篇:政策新聞 | 貴州住建廳關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查意見的公示 (202516)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