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bounded
Apartment
無界公寓
“在湘江與岳麓之間,‘無界’釋放資源的共享潛力,以最少化的豎向結構,重構社區的溫情——讓家盛放得下山水,讓社區化身都市里的療愈棲所?!?br />
——朱培棟
2021年,位于長沙核心濱江地帶的南湖048號地塊,以近29億元總價、49%溢價率成為長沙土拍史上的“天花板”,至今仍是長沙樓面價“地王”。在這片備受矚目的江岸核心,line+聯合創始人、主持建筑師朱培棟博士受邀操刀綠城長沙首個TOP級鳳起系作品——鳳起麓鳴,并首次將他原創的人居空間原型 “無界公寓”付諸實踐。
項目誕生于限價與限購并行的市場環境——資源投入受限、成本與售價被嚴格壓縮,在這樣高約束的環境下,如何創造既能滿足當下需求,又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居空間,成為設計的首要命題。
由朱培棟博士于2019年首創提出的“無界公寓”,是對高密住宅的系統性重構——以懸掛/去柱結構解放立面視野、以最少墻體釋放平面彈性,使居住空間不再被固化的功能分割所束縛。它不是簡單地去邊界,而是從建造環節最本質的結構體系出發,把居住的定義權交還給使用者,讓每一個家庭都能隨人生階段自由生長,與自然和社區發生深度對話。近年來自長沙鳳起麓鳴之后,這一概念原型已被廣泛適配于新一代的高層公寓項目之中,成為高密度人居產品營造的新標準。
△ “無界公寓”概念模型
△ “無界”概念分析
綠城“鳳起系”素以一城一策、因地制宜而著稱,在長沙這一項目中,設計團隊選擇將“無界”原型作為破局利刃,直面高密度濱江開發的深層矛盾,讓湘江山水真正成為驅動建筑邏輯與生活體驗的核心引擎。
△ 綠城“鳳起系”
項目選址位于湘江東岸,山水城景交匯。坐擁湘江、橘子洲、岳麓山絕版視野,如何讓“頂配資源”惠及更多住戶是解題的起點。
常見的場地布局方式往往使江景集中于少數的沿江戶型,形成所謂“一線看江景,二線看花園”的格局,而我們通過AI模擬與參數化演算,將塔樓整體西偏南旋轉30°,配合錯位布置與局部避讓,以減少相互遮擋、最大化每戶對江面的開口;同時在北側受日照限高約束時主動取消中心樓棟,協調抬升周邊樓棟高度,由此置換出約1萬㎡的中央超級花園。
△ “山水無界”生成演繹
兩者互相作用,使享有江景的戶數比例由常規的頭排共約45%提升至整個項目的90%套數,從而打破頭排建筑對于景觀的資源壟斷,實現江景平權,讓“山水入室”成為社區標配,最大化提升整體居住價值。
大尺度的中央花園不僅成為社區共享的綠色氧吧與活力核心,更通過空間滲透將“山水意象”引入社區深處,貫通了內外部環境。
同時,建筑整體主動退讓周邊山體,減少土方,保持自然水土,并使得原有山體公園的綠意得以自然延伸并無縫融入園區內部,實現藍綠生態的交融。
當代社區常被簡化為“睡眠容器”,情感聯系與生活儀式感在其中被淡化。我們希望將“歸家”從單一動作提升為可服務化、可感知的場景序列,通過場地、流線與功能的系統整合,重建社區的情感觸點與日常儀式感,為居住者提供一種松弛而愈療的到達體驗。
△ 無界車站入口
△ 無界車站
△ 下沉花園
我們以地形的豎向高差為資源,延展歸家體驗,將主入口設在南側較低的標高,通過階梯、坡道與景觀序列模糊標高差異并刻意拉長歸家動線,使歸家過程由“直達”的情景突變轉為“逐次展開”的情緒鋪排。
我們以“無界車站”為核心,強化自駕車歸家的體驗。車輛并非直達地下,而是途徑盡端市政林蔭道路,平進社區地面層,一層布置落客/待客區,賦予如度假酒店般的抵達禮遇;地下車庫“去地下化”設計,引入景觀中庭,使其成為整體社區景觀的有機延伸,消解傳統車庫的封閉壓抑感。
無界車站同時作為鄰里活力樞紐,我們將公共服務嵌入歸家路徑——在路徑節點布置快遞取送、臨時停靠與社區服務點;車站內配置健身、臨時會客室與無接觸配送區,形成日常服務的前置化與場景化,提升生活便捷性并促進鄰里互動。
車站上方設置“城市甲板”,成為社區居民遠眺城市景觀的極佳去處,并以順其自然的方式,定義園區的入口形象。
無邊泳池以開闊尺度營造歸家動線的視覺高潮。水面與周邊綠地、架空層和休憩空間自然銜接,既滿足運動與休憩功能,也承擔情緒緩沖與社交聚合的角色,把“輕度假”的感受常態化地嵌入居民的歸家路徑與社區生活之中。
作為整個社區與城市對話的關鍵樞紐,“無界車站”成為連接城市-社區、公共-私人、效率-溫度的關鍵接口,為都市生活提供了全新的歸家范式。
在建筑師的認知中,占據湘江一線天際線的建筑,不應淪為追尋潮流的炫技之作,而應在標識性與城市尺度間找到可跨越時代周期的優雅表達。
作為湘江岸線最具價值的項目,我們以包容性的經典審美與工業感的時代工藝,構筑回應“無界”理念的建筑群像。
曲面屏立面以弧形玻璃幕墻和超寬玻璃幅面消除豎向分割,呈現“無界屏幕”般的通透感,形式追隨功能,直接服務于內部270°觀景視野。
珍珠白金屬線條與精密圓角既體現了新時代工藝品質,白色基調下的點綴色運用也使建筑線條在日光下產生微妙的光澤變化,既不過度張揚亦不消解質感,近人尺度的細膩與遠景尺度的質感由此得以并存。
為呼應城市尺度和周邊環境,沿江界面以北高南低的起伏天際呼應山水,形成整體群像。北側公寓塔樓140米,南側住宅100米,不同高度的體量錯落有致,與城市景觀形成有節奏的對話,以錯落有致的群像構筑湘江畔的新城市名片。
結構不是對形式的限制,而應是對生活可能性的釋放。設計于轉角處取消了傳統的結構柱,采用芯柱結合大跨懸挑結構,使得架空層所需支撐柱極少,從而營造出極致通透的架空空間,讓社區中心的超級森林公園景觀得以最大化地滲透到建筑的底層和灰空間之中,生活、儀式、自然、鄰里社交在此得以無界交錯。
△ 架空層結構分析
同時,居住單元的室內空間也藉此獲得了極大的開放性和可塑性。270°無遮擋視野,令室內外界限消融,居住體驗更加沉浸完整,并為未來的生活保證了可隨心而變的靈活度。
△ 標準層結構分析
△ 無界視野
LDKS-B一體化系統,打破傳統功能壁壘,串聯出多個具備景觀界面的社交聚落。洄游動線激發居住者的探索欲,讓家庭情感在流動中自然發生。
△ LDKS-B一體化系統
陽臺的尺度也被重新定義——最大可達4米尺度的陽臺空間已成為私屬的空中庭院,實現戶外自然與戶內生活的柔和銜接。
長沙鳳起麓鳴的“無界公寓”,是line+將概念原型演化為鮮活場景的一次關鍵實踐。它誕生于城市核心區“地王”的高約束場域,直面高密度開發中的深層痛點。通過一套可量化、可復制、可在地化的策略框架,我們提出了一條路徑——在有限體量中實現景觀平權、空間彈性與社區韌性,使“無界”成為高密時代對居住公平、體驗質量與公共情感的一種制度化回應。我們相信,這一圍繞“無界”的現實場景,能夠穿越不同的市場周期,實現居住的長期價值的延續。
在這里,奢華不在于物質的堆砌,而是喧囂之上的寧靜、繁華之上的蒼翠、日常之外的驚鴻。它連接地方與世界,建筑與自然,人與自我,構建出一個高品質、韌性十足的都市社區生境。
項目二期建設中,口袋廣場等生活節點將延展社區邊界,容納更多生活場景,成為日常與偶遇交織的舞臺,織就都市生活的松弛底色。無界”不止于空間的開放,更是生活方式的延續與展開——它仍在發生,并將持續生長。
項目名稱:長沙綠城·鳳起麓鳴
設計單位:line+建筑事務所
主持建筑師/項目主創:朱培棟
設計團隊:李彬淼、孫嘯宇、胡潤芝、卞千、張琦琪、張群晨、蔡相航、段夏靖、徐子峰、張道正、趙晨森、陶徐峰
業主:綠城集團
室內設計:LWMA李瑋珉建筑師事務所/CCD鄭中設計/HBA設計
景觀設計:GTS藍頌設計
施工圖配合單位:基準方中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幕墻設計:浙江綠城建筑幕墻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新視野門窗工程有限公司
燈光設計:創星行光環境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項目位置:湖南,長沙
建筑面積:265000平方米
設計周期:2021年6月-2022年7月
建設周期:2022年7月-2025年7月(一期)
結構:混凝土結構
材料:鋁板、石材、UHPC、ETFE膜
攝影:行知影像-李逸
來源:本文由line+建筑事務所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權歸屬line+建筑事務所所有。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十面鏡,珠海十六番發型師事務所 / 堺工作室
下一篇:深圳市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BIM平臺(一期)項目1.17億采購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