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景觀設計院
項目地點? 廣東省深圳市
建設時間? 2024年
用地面積? 19463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 項目背景
深圳龍崗布吉老街,曾是特區商貿門戶的活力地標,如今卻承載著超4萬人/平方公里的密度壓力——交通擁堵、環境承壓、設施飽和,城市更新成為破解空間困局的核心命題。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既守住市政運轉的剛需底線,又能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布吉水質凈化廠三期及上蓋的悅清公園,以一場“垂直共生”的實踐,給出了獨特答案。
項目啟動之初,龍崗區城管局發起廠房頂部建公園的需求征集,僅一天時間就收到近千份問卷回復。30至45歲的中青年家庭作為社區主力,他們的訴求清晰而迫切:需要能打球、跑步、健身的運動空間,孩子需要安全有趣的玩耍天地,社區需要能舉辦體育節、露天電影、市集的活力場域。籃球場、專業跑道、健身區成為高頻呼聲,這些源自生活的真實期待,化作悅慶公園設計的起點與靈魂。
/ 設計原則
作為布吉凈水廠屋頂公園序列的第三期,悅清公園延續了一期“夢清”和二期“思清”的水文化脈絡,以“悅清”為核心,從“對水的思考”升華至“與水的共生”。本園以“與凈水對話、與自然對話、與城市對話”三大核心設計原則為基礎,旨在在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的同時,有效緩解凈水廠對周邊社區所帶來的不便,加深公眾對凈水過程的理解。此外,設計希望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間中,重塑一個小型的生態綠心,以支持動植物棲息環境的發展。
/ 與水對話
公園設計以“水的一生”為敘事主線,主題水軸串聯起落雨亭、噴泉拱門、嬉水花園、曲水流觴、生態濕地五大核心景觀節點。
各節點分別對應雨水降落、雨水沖刷、浸潤匯流、蜿蜒流轉、凈化再生的自然水循環階段,將抽象的水文過程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景觀語言。
在精細化水管理體系的運作下,全園灌溉用水源自凈水廠處理后的中水,而用于營造景觀的水體,則是中水經過二次凈化、達景觀用水標準后的產物。
使用后的水體,有序匯集至雨水花園與生態濕地,通過植物攔截、土壤滲透等生態手段完成二次自然凈化,最終回歸凈水廠,形成垂直一體式生態水管理閉環。
依托986.31平方米的水資源回收系統,景觀水與雨水協同納入循環流程,不僅有效凈化水體、削減污染,更通過調節空氣溫濕度,為城市居民打造出沉浸式的自然溪流與濕地體驗。
/ 與自然對話
深圳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高溫多雨。設計運用光照與通風仿真模擬技術,于陽光充沛區域精心栽植遮蔭喬木,通過科學布局構建夏季通風廊道,實現小氣候的精細化調節,為市民打造宜人的戶外休憩空間。
作為布吉綠廊的核心節點,悅清公園不僅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飛行生物的空中棲息網點。設計挑選了100余種本土植物,營造密林、疏林、灌叢、濕地、草地等復合生態群落。
這些多樣化的生境,既為周邊社區提供了生態蔬果種植園與休閑場所,又成為鳥類、蜂蝶等生物的覓食天堂與棲息家園。
/ 與城市活力對話
西側與南側的空中連廊系統巧妙地將公園與城市的肌理融為一體;園內500米長的環形跑道不僅滿足了居民的跑步需求,還串聯起共享果園、街健廣場、踏浪運動場等多功能場地,通過功能的疊加設計,將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編織出高效的社區活動網絡。
公園西南側的5米高污泥干化車間則成為多功能設計的載體:建筑外立面嵌入兒童攀爬設施,并延伸出階梯式觀演空間,使得工業建筑盡顯童趣。
內部中庭有效地消解了外立面功能疊加帶來的采光限制,進一步促進了上下層之間的空間互動。除了必需的公共衛生間外,建筑內部保留了大量彈性空間,以容納未來運營的成長可能。
由于污泥干化車間屋頂的承載條件受限,喬木種植無法實現。設計團隊響應居民對運動空間的需求,因此在此處植入了籃球場、初級滑板場和觀眾看臺,將限制轉化為獨特的空中運動場景。
在高密度居住肌理中,悅清公園以垂直疊合的巧思、功能復合的智慧,在有限空間里生長出一片盛滿笑聲的天地。環形跑道上的晨跑節奏、共享果園里的親子采摘、空中運動場的青春躍動,乃至濕地邊孩童與蝴蝶的偶遇,都在訴說這場設計的終極答案——當城市空間愈發局促,真正的奢侈不是尺度的鋪陳,而是讓每一寸土地都生長出與人相關的快樂。在樓宇與街道的縫隙里,它為居民留存著奔跑的熱汗、嬉戲的歡鬧、相聚的溫情,讓公園成為高密度城區中最動人的生活容器。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悅清公園
項目類型:景觀公園
項目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布吉街道沙德興片區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22年
建設時間:2024年
用地面積:19463平方米
業主: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景觀設計院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景觀設計院
主創建筑師:姜卓
設計總負責人:姜卓
設計副總負責人:朱馳浩
景觀專業:梁子佳、徐隆雙、賈兆銀、張瑞
園林專業:劉萬輝、楊雅紅
建筑專業:程軻崢、郭程祥
結構專業:付鴻雁、涂永波、孟慶富
建筑給排水專業:曹占輝、康茜、楊佳露
暖通專業:馬國川
建筑電氣專業:江紹冬、龔華彬、何東陽、陳昊琳
幕墻專業:向宇
景觀給排水專業:張俊、馬智超、楊佳露、李波
景觀電氣專業:劉永晨、唐靖博、董岳昕、羅斌
橋梁專業:李科
BIM專業:馮新儒、許鈺鋒、徐天宇、袁笑冬
凈水廠建筑:深圳市利源水務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施工:深圳市真和麗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師:鐘鳴、譚金松、CSWADI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景觀設計院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不在山林·山谷石窯,梨花村口的“驛站” / 小隱建筑
下一篇:HPP新作:杜塞爾多夫搖籃大樓,菱形表皮下的循環思維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