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能夠破解格式(format)魔咒的唯一辦法是格式化(format)。
文中說道諸多BIM軟件的發展歷史,每一種單機軟件都有其格式,不同歷史年代有版本不同的格式,今天國內造BIM、CIM也都是每個城市造一套新的格式,一定要新、且與舊的不同才行。
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不同軟件不同標準的競爭,其表現形式就是格式的戰爭。《等同BIM:文件格式、數據標準》
能夠跳出格式魔咒的,方可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但是,多數仍然是新造一個格式,相當于給自己施咒。
每家都要一個格式,勢必出現許多。格式之間互相兼容、轉換就成了大問題。
格式主要是就是圖形、模型技術帶來的,以前模型壓倒一切,數據在模型附著,放在帶有格式的單機版文件里面。
單機版軟件的局限就在于:數據庫是附屬于模型的。這是魔咒開始起作用的起點。
@趙陽 說:格式問題導致產生幾十個字符的文件名這種上古的東西
但是這個格局劇本還會長期持續上演,這也是工業軟件全行業的局限。
《BIM handbook》第一版
正因為存在這個格式的魔咒,產生了模型的魔法,于是就要去解決《數圖一致、圖實一致與圖模一致》的問題,在中國還要解決雙軌制、正向設計的問題。新問題附加在老問題上,無以復加。
終于走向了魔咒所預示的終局,著魔。這場戲演到這里,已經無法收場,雖然還要許多劇本仍要繼續上演。
于是,這些工業軟件在新形勢下的開發定位,是搞成通用平臺還是搞成專用工具,是網絡版還是單機版,還是云計算支撐下的重型客戶端(如APP),就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中了魔咒就想不清楚這件事了。
通用平臺的代表是AutoCAD,專用工具的典型代表是一眾在CAD平臺上二次開發的各種專業工具。Revit則是二合一的。他們都是靠著格式的戰爭贏得市場的,AutoCAD的dwg簡直就是二維圖形時代的通用格式,這倒是統一了,統一于歐特克的壟斷事實格局中。
即使國內現在要開發專用工具,由于國外主流軟件的局限,也幾乎都采用單機版,因而也必然要定義格式。主動給自己施咒。而中國的整個兒社會早早就進入移動互聯網(微信)乃至物聯網(鴻蒙)的時代了,超前于發達國家,而且會持續很久。
《等同BIM9:城市級CDE》揭示了劇情里面的隱藏彩蛋。“中國在建筑工業化水平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在數字化方面卻領先,于是我們就在引入發達國家的落后軟件去提升中國落后的工業化”
比如國外BIM軟件仍然處在單機版軟件的時代,正在緩慢的向云端遷移。而中國與之配套進行BIM二次開發的前提就要基于他們的單機版軟件。這實際上是一種制約。因為在中國的今天,已然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了,獨步全球,誰還要去做單機版軟件呢?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外的單機版軟件都已經是過時的架構。
陳光,公眾號:ProptechFMBIM等同BIM9:城市級CDE
如果中國也照著國外的劇本上演,那就必然走入格式的魔咒而無法自拔。
項目級的CDE做法雖說是一個統一的數據庫,但是它要統一的是無數單機版軟件的各類格式,格式是單機版軟件的必然產物,今天來看這就是一種局限,因為數據都是附屬于模型的,以不同的甚至于是互不兼容的格式,最后還要去到CDE的統一數據庫中,于是高大上的CDE就要陷入“格式的魔咒”而無法動彈,因此即使在國外項目上也運行的不理想,我們則覺得這一次他們想要從工業化3.0升級到4.0就會敗于此地。
陳光,公眾號:ProptechFMBIM等同BIM9:城市級CDE
BIM分類標準陷阱的大部分內容實質上也是格式魔咒所致。
而整個BIM在中國能被用的更好的,也都要基于某種分類標準,于是分類標準似乎成了一個門檻、分水嶺,跨過去就是發達國家,跨不過去就是今天這個狀況。
我們似乎可以效仿“中等發達國家陷阱”,而稱之為“分類標準陷阱”。
陳光,公眾號:ProptechFMBIMBIM標準之辯:圖層與分類方法
病魔有魔咒,似乎是必然,掉坑在眼前。
唯有格式化,才能解格式的魔咒。(格式化與格式的英文都是format)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下一篇:等同BIM:文件格式、數據標準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