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crefm001
2013-01-15
FM與BIM的整合特性導致了它們必然是團隊作業。當今的中國,在從房地產開發、設計、建造、工程咨詢到設施管理等與建筑設施相關的各細分行業市場上,數量高達幾十萬的企業機構都已經進入了系統化的整合階段,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團隊的力量支撐下開展,然后分解給單個人去完成。因為任何一個人的專業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絕少有人能夠精通超過兩個專業,而市場競爭又非常激烈,因此若想獲得足夠的競爭力,則需要團隊協作、甚至于巨大的集團架構運作,現在看來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有來自國外的BIM牛人指著這張圖說:這才是BIM!
他的意思是:BIM天生是一種團隊的信息化協作方式,而非一個人的事兒。于是,我們在FM與BIM領域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團隊級的問題,這是單個人的力量所無法解決的。當我們把解決問題的視野從個人放大到團隊(乃至公司、產業鏈和行業)的層面時,原先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案,甚至于在個人層面上的問題到了團隊層面上可能不再是問題。
我們在《BIM應用的規模等級劃分》中將BIM應用劃分成L1個人級、L2團隊/公司級、L3行業級,在一個特定的實際工程項目中(不是作為科研試點的項目),按照團隊協作的一般方法,當團隊級的任務被確定之后才會分解到個人級的工作。反之則行不通。
在這一點上,BIM的變革與十幾年前的CAD代替手工制圖非常不同,CAD的那個時候,單純個人的一己之力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個人的制圖方式進行完整的更新換代,除卻采購軟件和電腦、打印圖紙等“周邊要素”是需要社會來提高服務。因此,僅憑個人操作軟件的技術即可完成時代的切變,若CAD變革時代還是可能的話,那么BIM變革時代就是不可能的。這就如同自行車零配件自動組合成自行車一樣,是不可能的。
是否組建成為一個團隊就能夠達到分工協作的效果呢?不一定。如果一個團隊沒有進行很好的系統化地整合管理,團隊成員之間無法很好的溝通配合,則很可能產生1+1<2的效果。只有在目標為創造一臺自行車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之下,所有的零配件才會被組裝成為自行車,否則永遠是一堆零件而已。這就是組織的力量。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漫談系列9 新詞
下一篇:漫談系列11 組織管理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