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 上海長寧區
建成時間? 2024年12月
建筑面積? 754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上海市長寧區安化路201號所處片區的城市肌理,是解讀上海近代史的空間密碼。北臨擁有108幢老洋房的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西接充滿市井煙火的老式里弄;這個交織著海派建筑遺產與平民生活圖景的片區,如同展開的立體城市年鑒——西班牙式拱窗與鑄鐵雕花門楣記錄著上世紀初的營造技藝,斑駁的米白拉毛泥墻敘說著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記憶,而縱橫交錯的晾衣架與網紅咖啡館則演繹著當代都市的生存智慧。
△ 項目視頻? ?中建西南院
上世紀80年代,安化路201號乙作為中建西南院上海分公司辦公駐地,見證了中國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30余年的時光里,這棟750平方米的5層辦公樓,承載著兩代西南院人的奮斗與記憶。這種時空折疊的特性,為設計團隊提供了獨特的歷史縱深——如何在保留兩代中建人集體記憶的同時,重塑建筑與當代城市的對話關系。
我們的設計,從城市與建筑共生、歷史記憶轉譯、設計空間營造等多個維度,探討老城區辦公建筑更新的設計方法與價值。
改造前場地呈現典型的老城困境:機動車道野蠻生長壓縮人行空間,0.5米的窘迫寬度讓行人需側身避讓車輛,封閉的圍墻更將市井生活阻隔在外。
設計團隊以“開放邊界”為策略開啟設計的第一步:用輕薄的雨棚代替現狀封閉圍墻,形成2.1米深的挑檐開放界面。連續的水平灰空間暗示出行走和停留的場所,0.45米高的水磨石花池符合人體坐下的舒適尺度。
空間置換策略更具破界意味:拆除原有封閉門衛室,植入通透的咖啡廳,日間為白領提供休憩,傍晚成為社區的活力聚點;西側庭院以推拉木門為界,可完全對街道打開,兩級花崗巖踏步自然銜接室內外高差,兼具社區周末劇場的功能。
當菜場的茭白與買手店的香薰在檐下相遇,設計希望通過建筑邊界的消解與功能的重疊,將冰冷的道路紅線轉化為溫暖的生活軌跡,激發建筑與城市的持續互動,創造多元混合的生活圖景。
面對海派底蘊、摩登基因、市井煙火,所共同構成的多元混雜片區風貌,建筑采用“輕改造”策略,用米白色陶板基底作為中性背景,以低調的姿態融入社區背景。屋面磚紅色金屬檐口收邊,則暗示與周邊紅色坡屋頂的關聯。
在街角,設計置入一個半透明的對話窗口,穿孔板幕墻如同疊放四十年的信箋,外層現代工藝重現傳統砌筑韻律,內層透出的暖黃燈光勾勒出四季晨昏。
△ 半透明表皮的豐富表情,早、中、晚? ?存在建筑
以120×240毫米為基本模數單元,板彎折后上下搭接咬合,形成空間受力體系;施工隊老師傅說得最直白:“看著復雜,其實就是把‘六塊金屬波浪板’掛上去”,這是屬于當代工匠的智慧。
現存弧形陽臺因欄桿防護高度及構造強度不足而面臨拆除風險,設計采用疊加式輕量改造策略:磚紅色不銹鋼龍骨與3毫米厚穿孔鋁板連接構成圍護體系。穿孔率根據視覺通透性呈梯度變化,與背后的弧形造型幾何呼應。
最動人的細節藏在材質交接處——不銹鋼板鐫刻的詩句鑲嵌在新舊界面之間,猶如老洋房門楣上的歲月銘文,而內側斑駁的磚砌肌理則坦然展露著不同年代的修補痕跡。“新舊共生”的設計哲學,在建筑界面中獲得詩意的并置呈現。
原有磚混結構限定了空間的大小和尺度,但也為設計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回應團隊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5層750平方米的有限體量中,設計團隊譜寫出空間變奏曲:首層化身“城市客廳”,以可變展陳系統支持從專業沙龍到社區市集的場景切換;2—4層辦公空間采用“留白生長”策略,可滿足獨立創作到團隊協作的模式轉換;5層多功能空間則布置有運動健身等功能。
兩個屋頂助力垂直空間敘事,二層露臺鋪上竹木地板和深灰礫石,陽光透過香樟樹灑下斑駁樹影,屋頂通過吊掛鋼樓梯與電動天窗改造,提供了俯瞰老城連綿屋頂的獨特視角;原有廢棄的水箱間,也轉化布置為“讓腦子進點水”的思考空間。
三個庭院各具詩意,北院用兩道弧線完成從喧囂到靜謐的空間過渡;東側窄巷化身光影長廊,用拓印木紋的水泥墻記錄樟葉飄落的軌跡;西院推拉木門后有花崗巖臺階,隨時準備變身為社區劇場的天然舞臺。這些邊角空間的活化利用,讓建筑成為承載生活戲劇的立體舞臺。
從街角看去,半透的穿孔板隱約透出黃色的溫暖燈光,我們仿佛看到當年前輩們挑燈夜繪圖紙的剪影。整個設計貫穿的主題是“包容”,“包容”的目的在于更新,在于重塑新舊之間的關系。我們希望通過設計,讓城市可閱讀,讓建筑可追憶。
輾轉30余年,讓我們一起期待,承載中建西南院兩代人使命的安化路201號,再次迎來它的勃勃生機。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上海安化路201號乙城市更新實踐
項目地點:上海長寧區
設計時間:2020年7月—2022年12月
建成時間:2024年12月
用地面積:396平方米
建筑面積:754平方米
業主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結構形式:磚混結構
設計團隊: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總負責人:黃懷海
建筑專業:時楠、梁瑽珮、周楊、童煒揚、李建行、何雨韓、孫超、徐捷
結構專業:韓克良、鐘歡、李卓
給排水專業:高強、周小明
暖通專業:張濤、陳碩
建筑電氣專業:姚鋒、雷蘭
建筑智能化專業:補翔宇
幕墻專業:殷兵利、文靖、張哲
建筑技術專業:南艷麗、郭彬彬
造價專業:董立、張鐳寶、曹言北
泛光照明:程珂、葉東航、馬天馳
室內設計:N加一空間產品研究所/N+1 STUDIOS(馮紓苨、朱夢、李科翰、焦飛龍、何姍)
攝影:存在建筑-建筑攝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db:標題]
下一篇:BIM機電訓練營配套教材-BIM實施策劃(安裝BIM建模實施措施)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