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 浙江杭州
建成時間? 2022年9月
建筑面積? 66786.7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引言故事:當建筑師遇見教育家
未來的學校應該是什么樣子?在杭州湘湖之畔,一座江南韻味的校園給出了它的答案。它不止是建筑,是學校功能體系化創新的呈現,更是一次教育理想與功能創新的深度對話。
故事始于當代教育名家、原杭二中校長、湘湖未來學校總校長葉翠微清晰而高遠的教育愿景:“辦一所名校,成一片森林,樹一面旗幟”。這一教育理想,與浙江省勘察設計大師、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姜傳鉷多年潛心研究的“第三、第四代未來中小學校設計理論”高度契合。雙方的理念是“兒童本位,未來至上”,前者尋求教育的內核突破,后者探索學校功能的系統性變革,兩者的碰撞,為湘湖未來學校注入了獨一無二的靈魂。
一、項目概況:國內首個4.0代未來學校
湘湖未來學校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南臨湘師路,西瀕河道及規劃支路,北靠湘湖壹號,東接濱江盛元湘湖里。地塊南側緊鄰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依山傍湖,景色優美。項目是一所36班九年一貫制學校,用地面積約2.7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68萬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
二、總體布局:在局限中重塑可能
項目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用地緊張。在僅有2.8萬平方米的土地上,要容納一座功能全面、面向未來的36班九年一貫制學校,挑戰巨大。其難度在于4.0代未來學校由于體系化功能的要求,其所需建筑面積遠大于傳統學校,設計團隊并未選擇提高密度、提高層數的常規路徑,而是通過一系列巧妙的布局策略,化挑戰為機遇,實現了空間價值的最大化。
01 向下扎根,消彌地上地下邊界
因項目基地緊鄰湘湖4A級國家旅游度假區,建筑師深知,對環境最大的尊重便是謙遜,建筑高度不宜太高。即便用地緊張,團隊依然堅持將建筑主體控制在四層,避免過高的建筑體量對湘湖景區天際線的壓迫。建筑師將學校需要的大量建筑體量設置在地下,并對近3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進行了巧妙利用。通過設置多處開敞明亮的下沉庭院,成功將陽光與自然風引入地下兩層,實現了“地下空間地上化”的空間效果,為學生的快樂成長拓展了全新的維度。
02 跑道穿樓,建構多重庭院空間
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庭院是解決建筑通風采光的重要手段,設計的關鍵性策略在于對運動場的處理。建筑師打破常規,沒有將運動場單獨置于場地一側,而是大膽地讓跑道穿過建筑的架空層。這一嘗試,不僅極大地節約了寶貴的地面空間,讓建筑布局得以舒展,使得校園規劃布局形成了從南向北、從東向西依次展開的重重庭院格局,塑造了層次遞進的序列空間,庭院布局更加均衡,更具江南書院的空間形態。
三、文化轉譯:根植傳統文化的“江南書院”
湘湖未來學校不僅是教育的載體,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由于學校坐落于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湘湖,其發掘的8000多年前的跨湖橋文化遺址和作為唐代大詩人賀知章故里的文化標簽,無不昭示著厚重的人文歷史文化氣息。設計如何體現在地傳統文化便是很關鍵的一環。湘湖未來學校對江南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譯主要體現在“庭院敘事”和“造型雕琢”兩個方面。
01 庭院敘事——“五行”與“多維”的詩意交織
庭院是湘湖未來學校的靈魂,是孩子們嬉戲探索、快樂交流的天然舞臺。設計以“江南書院”為主題,構建了多元、多維的庭院體系。
多元主題:引入中國傳統文化“五行”哲思,將庭院分別賦予“金、木、水、火、土”的主題。位于西南方位的金主題為藝術庭院,代表修養,寓意牧身勉行;位于西北方位的水主題為知識庭院,代表智慧,寓意樂水見智;其余如東側的木主題為運動庭院;南側的火主題為禮儀庭院;北側的土主題為敬賢庭院。各庭院空間、景觀、周邊功能配置均圍繞“五行”主題展開,居于中心的未來主題庭院則見天見地見未來,這些主題將抽象的文化理念,轉化為可感、可觸的實體空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多維空間:庭院的設計不止于平面,更在垂直維度上展開。全校共六個庭院:有結合校門、通透半圍合的庭院;有標高在地下二層、內設X形連廊穿插的庭院;有標高在地面、設局部下沉星云劇場的庭院;有向兩側架空層延伸滲透的庭院;有下沉兩層、中間鑲嵌鉆石劇場的庭院。
其中最為獨特的是位于入口大堂后側未來主題庭院,地面采用透明亞克力材質,淺淺的水池始終晶瑩剔透,水院上種植的桂花,樹影婆娑,在微風吹拂下漣漪層層,仿佛無數個微笑在鏡子般的水面上綻放。陽光的掠影,如同調皮的孩子,將金色的彩帶拋向水面,瞬間化為閃閃發光的光斑,隨波舞動,同時穿透表面薄薄的蓄水層灑向地下展廳。實現室內外空間交融滲透,是主題庭院,也是空間的高潮。這些不同形態、不同維度、形態各異、各具性格的庭院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校園的空間趣味性,激發著孩子們的探索欲和想象力。
02 造型雕琢——江南韻味的現代表達
設計以“體現在地性”為理念,從江南傳統文脈中汲取靈感。受吳冠中先生表達江南意境的畫作啟發,將繪畫語言轉譯為建筑語言,采用簡潔靈動的手法表達地域特征,塑造了一座兼具傳統風骨與現代氣息的典雅江南書院。
具體的設計并未簡單復刻單一的江南民居傳統符號,而是提煉了江南民居建筑的五大核心組件——坡頂、墻、廊、庭院與色彩,并以新材料、新手法進行重塑。學校錯落起伏的屋面、舒緩優美的屋脊線條、半透的游廊光影,共同定義了湘湖未來學校的“粉墻黛瓦”。
教學樓與宿舍樓立面萃取了傳統建筑三段式精髓,以現代手法重構:一至三層以白色鋁板為框,以仿木鋁板柱為骨,鑲嵌木色格柵,山墻面鑲嵌魚鱗狀鋁板,虛實相生,層次分明。四層立面采用通透玻璃窗系統,雙屋脊四坡頂翩然覆蓋,曲線對稱均衡,呈現出輕盈飄逸的視覺效果。
南入口校門以“簡筆江南” 為設計靈感,三條曲線婉轉交匯,凝練層疊掩映的江南民居坡頂神韻,成為校園入口的精神標識。
建筑東側毗鄰住宅區,東立面以鋁板景墻為“屏”,取山巒起伏之勢,呈屏風典雅之姿。片片白色鋁板似透非透,層疊掩映間光影流轉,既保障私密又引景入室,構筑成一幅流動的江南畫卷。
西側立面標志性的“浮瓦”設計尤為引人注目,魚鱗狀的鋁合金構件如同一層新的肌膚,從屋頂向立面延伸覆蓋。“浮瓦”構件分為多種折角,在陽光下呈現出變化的光影。瓦片為“簾”,局部輕輕撩起,室內外景觀得以相互滲透,營造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詩意與朦朧美。
四、功能重構:為“快樂成長"定制空間
如果說文化意蘊是學校的“魂”,那么前瞻性的功能體系則是其“骨”。基于“第三、第四代未來中小學校設計理論”,設計對傳統校園功能進行了體系化的創新與重構,構建了一套為未來教育和學生快樂成長而生的空間矩陣,共有15項體系化的功能創新。以下列舉部分功能要素進行說明。
01 個性化的教學空間——促進靈活學習、交流
傳統的教室已無法滿足個性化教學的需求。每個班級的普通教室內設置休息區,可以課間休憩交流,也為隨課程模式改變座位布局提供條件,同時避免了南側的眩光;普通教室配備了專屬的小教室,采用“一大帶一小”的模式,滿足小班教學、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需求;結合公共空間設置大量師生融合區,使得交流分享隨處可以發生。
02 多樣化的室內外體育運動設施——實現全天候運動
針對杭州地區陰雨、炎熱、霧霾天氣多,較多的時間不適宜戶外運動的現實問題,學校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全天候運動設施。地上有穿樓而過的跑道,架空層方便學生活動,其上架設綜合體育館;地下則構建了豐富的運動空間:恒溫游泳館、室內百米直跑道、籃球場、排球場、射箭場……總計15個運動場地,室內外運動設施極大豐富。地下配套了規模較大的更衣淋浴設施,讓運動成為成長的一部分。
03 充裕的文化藝術設施——提高人文素養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配置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設施。擁有高標準的鉆石劇場、黑箱劇場、大型藝術展廳、18間單間琴房和樂器排練室;學校還設置了全國首個智能化校園電視臺演播室,可以實現三維實時虛擬渲染,為學生提供了培養藝術修養、展示自我的舞臺。
04 大量的科創設施——激發創造潛能
在常規的學校中,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培養并未被真正重視,本項目設有大量的學生個性化創新空間,如STEM科創中心、航空航天實驗室、無人機實驗室、航模實驗室、陶藝實驗室、機械實驗室、建筑實驗室、城市交通實驗室、3D打印實驗室等拓展實驗室,甚至國內中小學首個C919模擬駕駛艙的引入,則將前沿科技融入教學實踐,讓他們養成從“學習科學”轉向“用科學解決真實問題”的習慣,在創造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05 對教職工的關懷——保障高效教學
一所好的學校,不僅關愛學生,也關懷教師。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教師的需求,設置了大量的教研空間、教師沙龍、教師休閑書吧。教學樓每層均設置教師獨立衛生間、供教師短暫休憩的“冥想艙”。辦公空間較大,可以解決老師午休,使教師在緊張的工作間隙“充電續航”,舒緩教師工作壓力,為高質量工作、高效教學提供保障。
五、空間韌性:學校的“成長性”
湘湖未來學校的意義不僅在于建筑實體,我們認為“未來只是部分已來”,應為未來的發展預留了充滿哲思的靈活性。
建筑設計并未試圖定義一切。相反,建筑師在設計中注重“留白”的重要性,為學校未來發展留有空間,可以結合需求增加新領域的教學場所;建筑師也在設計中考慮了兼容性、靈活性。實驗室、專業教室與普通教室同跨度、同柱網,可以根據學科趨勢的變更進行功能靈活轉換;這種設計的謙遜與遠見,為學校未來5年、10年的教育變革和使用者的二次創造,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讓建筑擁有了超越當下的生命力。
結語:構筑一個快樂成長的樂園
湘湖未來學校是?次對未來教育建筑的重要探索。它通過體系化的功能重構、在地化的文化轉譯和面向未來的彈性設計,系統性地回應了時代對教育建筑的呼喚。
湘湖未來學校榮獲2023WA中國建筑獎優勝獎(最高獎)時,評委評價:“湘湖未來學校的設計面向教育的多元化變革,進行了體系化的功能和空間創新,為學生提供了多類型的文史藝術教育空間,特別是體現多元文化的系列庭院設計,充分體現了文化意蘊與當代技術的有機結合。設計融合多學科的創意需求,為教育的多元化變革在建筑功能上提供體系化的支持。在建筑外形上汲取江南建筑特點,結合學校功能和建筑布局設置庭院,也體現了江南書院的氣質。”這一評價,精準的點出了設計的意義。
我們希望,在當今社會較多的學生存在心理亞健康狀態的背景下,學校建筑不應是冰冷的容器,而是激發潛能、承載歡笑、見證成長的樂園。借此項目,設計團隊期望能將“兒童本位、未來至上”的設計理念,更好地體現在中國未來中小學的設計探索之中,為更多孩子的成長構筑美好的校園。
設計圖紙 ▽
項目完整信息
項目名稱:湘湖未來學校
項目類型:教育建筑
項目地點:浙江杭州
設計單位: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
主創建筑師:姜傳鉷、汪潔
設計團隊完整名單:
項目設總:姜傳鉷、汪潔
建筑設計負責:
汪潔團隊:汪潔、林鵬、張炎喜、張宗蘭、鐘淵庭
結構設計負責:
方小軍團隊:方小軍、鐘崢、莫盛浩、王開、武虎、端木雪峰
機電設計負責:夏重重(暖通)、周濤(強電)、陶麗娟(給排水)、呂高寧(弱電)團隊:夏重重、周濤、陶麗娟、呂高寧、吳純金、何君、涂有霞、郭健捷、沈嘉辰
景觀團隊:李立、曾容
精裝團隊:應婷婷
經營經理:潘昌強、孫科文
業主:浙江湘旅綠色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19年9月
建設時間:2022年8月
用地面積:27644.5平方米
建筑面積:66786.7平方米
辦學規模:36班九年一貫制(小學24班,初中12班)
攝影師:奧觀建筑視覺、陳琢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青山學堂,成長中的鄉村教育空間 /?MOMENTUM Architects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