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本末聯合建筑
項目地點? 浙江寧波
建成時間? 2025年
建筑面積? 1789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墩岙村是寧波鄉村建設的樣板村,每年都會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訪問學習團隊。同時,墩岙村也是民宿特色村,來自上海寧波周邊大城市的鄉村旅游團隊絡繹不絕。村子的鮑書記是個精力充沛且很有鄉村建設想法的村帶頭人,他希望這個項目成為墩岙村鄉村建設經驗的傳播地、民宿群的公共客廳、村民活動的集聚點。
/ 一個大屋頂
建設用地位于群山山腳和村落間的過渡地帶,一條小溪隔離了村子和用地,建立了清晰的邊界。
傳統村落都會有一個鄉村禮堂來承擔各種大型公共活動,每個鄉村禮堂都會有一個巨大的木構大屋頂。以一個巨大的屋頂作為整個建筑空間的控制性元素成為設計最初的想法。所以,如何支撐這個大屋頂便成為設計的一條結構性線索。
/ 兩個界面的回應
梯形場地的兩個長邊面向兩個截然不同的界面:山體和村落。兩種不同的尺度,兩種不同的景觀。假如把建筑比喻為一個巨大的坡頂涼亭,坡頂之下的空間則連接了這兩種不同的風景。于是,設計將傳統大屋頂的對角線兩端抬起,形成望山和望村的兩個視角,一個沿著對角線雙向起翹漸變的屋面出現了。
/“扁擔”狀結構體系
如何實現漸變大屋面的支撐成為設計的關鍵。設計想到老農挑扁擔的方式,中央支撐、兩端懸掛,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
如果以此為單元,漸次調整扁擔的傾斜角度,就可以實現一個連續變化的屋頂。中央支點以一個穩定的三角來完成支撐,三角支撐下的大空間恰恰是設計需要的聚會場所。兩側對稱懸掛的細小拉桿連接了屋面和地面,形成穩定而經濟的結構單元。
/ 一條上山的路
場地中原先就存在一條貫穿場地的上山路,設計保留并延續了這條道路,使其穿行于屋頂之下,不僅強化了山、建筑和村莊之間物理聯系,也為行走者提供了一種身體可以感知的路徑體驗。
/ 一個綜合空間
借助扁擔結構在屋頂和地面之間插入樓板,梯形場地內連接地面和山腳的坡道穿越建筑,切分出多種不同尺度的豐富空間,容納會議廳、活動室、咖啡廳,廚房,廁所等多重功能,成為多股人群與村落、自然交流生活的公共場所。
/ 一次在地建造
借由結構即空間的理念,通過工廠定制的裝配鋼結構、現澆混凝土地面、就地取材的毛石墻圍擋,木檁條石板瓦屋頂等一些在地建造方式,降低施工難度與建造成本,減少裝修投入。
在有限投資的條件下,在鄉村施工隊和村干部努力下,一個熟悉又新鮮的禮堂、一個翻飛的屋頂、一個通透的大涼亭靜臥山腳,承接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村民的生活。
設計圖紙和模型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墩岙鄉村治理學院
項目類型:公共建筑
項目地點:浙江寧波,象山墩岙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21
建設時間:2025
用地面積:3476平方米
建筑面積:1789平方米
設計單位:本末聯合建筑
設計團隊:王忠祥、陳再團、陳家星、陳正芳、湯澤天、尹力、彭靜岳、施旒、鄭禹城
結構顧問:劉彥君
設備顧問:顧建剛、汪俊
攝影師:彭靜岳、王忠祥、尹力
設計單位聯系方式:benmounion.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本末聯合建筑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專題